KIKOU所住的那栋楼

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终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着一丝希冀,便又不肯甘心与瓦砾为伍。

——中島敦

我在用的MAC平台的付费软件



我这博客真是越来越自暴自弃了,现在写的东西,要么是用来投稿,要么去知乎或者ASK长篇大论,还有些贴在微博的长微博上,在博客上写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今天想起写博客,也是想换换心情吧。

但是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写什么好。找到记载自己灵感的列表,多是想写出来换钱的。人真是越活越没出息了,以前的自己有多少话想和素不相识的人分享啊。

于是想了半天,还是写写这段时间我买了什么MAC系统上的软件吧,我看看以后能不能写一写我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我的生活本身真是太无聊了,没什么可写的……

一个多月前,苹果电脑的新系统“优胜美地”终于开放下载了,我本来想着十二月买了新电脑后再体验,但是我看了看我那台已经用了三年的旧电脑,试着升了一下级,没想到还挺流畅的。

换了新系统,再加上我在之前已经在iOS上花了不少钱,自然就试着在苹果电脑上也买下一些软件看看,反正就要换电脑了嘛。

购买苹果电脑软件的方法和购买iOS APP是一样的,登陆软件市场,买下你喜欢的那款就可以了。

MAC上的软件价格弹性很大,既有一块钱的小软件,可以看做是手机上某个小工具在电脑屏幕上的延伸;也有OmniPlan、Final Draft 这种售价超过两百美元,比Win8系统都贵的比较专业的软件。有些软件价格昂贵,却名不副实;还有些软件价格低廉甚至免费,却功能强大。所以说每次购买,不但要反复研究软件的介绍和截图,还要到处找测评什么的。

我想,如果你熟悉了用这样方便快捷的方式购买正版软件,那么你就会发现,这比费时费力的寻找、安装破解版舒服多了。

我想等我换了电脑后,会买更多的软件吧。

按照顺序,我买了以下的软件:

OmniFocus

因为我之前已经买了iPhone版和iPad版,所以买MAC版是迟早的事,优胜美地还没有开放下载的时候,我就买了这款软件。

据说很多人就是为了这款软件才购买了苹果电脑,可见这款软件的地位。

OmniFocus是一款GTD软件,什么是GTD呢?GTD就是Get Things Done的缩写,是一种行为管理的方法,这种管理手段的精髓就在于列出你要做的事情,然后把大脑掏空,一件一件完成。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或者在笔记本上,或者在一张纸上,或者你的手机上列一个任务表,然后把上面的时间一件件完成,这其实就是GTD的雏形。但是,现实显然比这更复杂,一张to-do列表显然没法应付复杂的现实,于是各种GTD软件和GTD理论就应运而生了,OmniFocus堪称GTD软件的王者,不管是从功能还是价格……

OmniFocus有三个平台,手机,平板和电脑,而且只支持苹果系统,更要命的三个平台分别收费,价格也不便宜提。我甚至认为不菲价格就是你开始管理你的行为的第一步,一个软件最便宜也要128块钱,全平台加起来快一千,你好意思不用么。在我看来,手机上的OmniFocus侧重于便携;而电脑上的OmniFocus则侧重于编辑;而iPad版介于两者之间。实际上,iPad版的功能最全,但是我想用的人最少,我大概一周都没碰过iPad版的OmniFocus了。

作为MAC软件的OmniFocus可以说就是给你编辑用的,在手机上或者在平板上无比窝火的各种操作在键盘和屏幕之间显得那么容易,直观。在iOS系统上不怎么好体现的一个任务复杂的逻辑关系在电脑上可以很清晰的表现出来。比如说我要看吉卜力的电影《侧耳倾听》,在电脑上,你可以看到这么一个清晰的树状图:LIFE→Enjoyment→Movie→at home→Movie→Ghibli→耳をすませば。如果在手机还是平板上,你不管是是设定这个任务还是找到这个任务,要往下找上七层都堪称灾难。你可能说,我在电脑上也不想这么麻烦啊,把这个电影直接丢在一个文件夹不就行了么?你只看这么一部电影自然如此,如果是几十部几百部呢?这还是只是电影而已,读书呢,写作呢,学外语呢,还有写论文呢。人生中要做的事情很多,那些事情的种类也很多,如果用树状图这样表现出来,难道不是越用越方便么,越用越有条理么。

OmniFocus可以无限分层,还分成文件夹、项目(Project)、Action三个级别,可以说当你熟悉了OmniFocus的逻辑后,你会发现你每天是多么的有条理。

不是说iOS版不能胜任一个比较复杂的任务的设定,而是说在电脑上真是方便快捷了很多,而且也更加直观。

所以,正确的OmniFocus的用法显然是在睡前或者起床后,把明天或者今天的任务都设定好,同步到手机。手机只负责轻微的调整以及把一个个任务完成就好了。

在我的OmniFocus,我把我的行为分成四大类,LIFE(生活)、STUDY(学习)、CREATIVE WORK(创作)、READING(阅读),然后每个类别还能细分,比如说我现在在看美漫《WORLD’S FINEST》,逻辑则是:READING→Model(创作典范)→美国漫画→超级英雄→WORLD‘s FINEST。

你认为是这样更有条理还是一个to-do列表更有条理呢?

我想答案是显然的。很多人都说OmniFocus在设置的时候会浪费你大片时间,的确,一开始,你就是想出门跑个步,都要建立这样的逻辑:LIFE→Groove(照例行事,感觉上类似于农民的日出而作,工人们的打卡上班挖煤,我特意挑了这么一个略带贬义的词,来突出那种倔强的感觉)→Sport→Run→10 Laps。

但是当你用的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你的每一件事都能放入这件事应在的地方,你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你单选一个文件夹或者一个项目,你还知道你在整个项目下做了什么。你点击“film going”,你就知道你去电影院看了哪些电影;你点击“Push-Up”,你就知道你这段时间的俯卧撑做的怎么样,你点开上一级Sport,整个锻炼行为尽收眼底。如果是一个杂乱的to-do列表,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我鼎力推荐OmniFocus的MAC端。

Fantasical

要管理的自己的行为,不但要注意自己的任务,还要注意时间。

如果说OmniFocus管理了你要做什么,那么时间表就告诉你什么时候做什么。

经过这么多年行为管理理论的进化,时间表的作用已经不如从前了。毕竟,时间表没法应付瞬息万变的现实。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自信满满地做了一张时间表,却发现现实很残酷,总有什么事让你没法按照时间生活。

但是,时间表依然很重要。

时间表告诉你这一天应该是什么样,如果真的有变故,也可以调整是不是。用电脑调整,时间表永远那么美观,也没有本子上的勾勾抹抹。

苹果自带的时间表其实已经够用了,但是,花了钱用起来才更加心甘情愿对不对,其实是因为付费软件有别的特点啦。

比起任务管理软件,时间管理软件可施展的空间就不多了,因为比起任务管理的各种逻辑从而制作的不同软件,时间表也没什么花样,就是什么时候做什么。

Fantasical也是支持全平台,MAC、iPad和iPhone上都有,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自然语言输入(但是不支持中文),比如说你写一个Liverpool vs Man Utd 9/10 23:00 to 01:00,那么这个软件就能自动建立一个九月十号半夜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利物浦对阵曼联这场足球比赛的时间。

而且这个自然语言的识别非常强大,基本上你感觉他能识别的话他就能识别。

电脑上的Fantasical自然也支持了这一点,用键盘输入一句话就生成一个事件计入时间表不能再方便。而且MAC版的Fantasical是挂在状态栏的,不管你是在Ulysses上打字,还是在Omnifocus上设定任务,抑或正在看网页,只要点一下状态栏上的小图标就能调出Fantasical,非常方便。

但是让我比较奇怪的就是,mac版的功能似乎没有iOS端强大,比如说,你没法看到那种用色块表示的时间表,手机和平板上倒是有。这个功能还是挺有用的,比如说,你本来是预计今天下午两点到五点去看新片《太平轮(上)》,结果你收到短信说下午三点多可能有货到付款、你还特别想要的快递,iPhone6吧,你就把看电影的这个色块往后一拖,改成晚上或者第二天看了。

我想,mac版Fantasical取消了这个功能,原因有下:1,和OmniFocus一样,电脑负责设定,手机或者平板负责查询和微调,所以你没必要用电脑改,拿起手机移动一下那个色块就行了;2,苹果日历本身就是用色块来表示的,用这个就行了。

Fantasical还有个很好的功能就是整合了苹果的时间表和提醒事项,只是我这种用Omnifocus管理任务的不太用得上了,实际上这个功能是非常有用的。

Ulysses

我已经测评过了,现在依然在用。

总之是相见恨晚,非常好用的写作软件了。

大家也可以发现,我现在买的三个软件,两款是行为管理,一款是写作。从中也可以看出,对我来说电脑已经变成了生产力工具了。

Clear

作为iOS平台最漂亮和最有名的列表APP,Clear的MAC版没什么变化,就是把手机和平板屏幕上的APP移到了屏幕上,连手势都没有变化。如果你就是想享受用电脑编辑Clear列表的乐趣,你又不差68块钱,那么我建议去买,否则你只会失望。

MAC版Clear还有个好处,大概就是新主题不用花钱,外加上声音全部解锁,虽然听起来没什么意思,也算个优点吧。所谓声音解锁,那就是Clear iOS版还有两种效果音——科幻、8比特——都需要买,前段时间推出的“关爱艾滋病红色”主题也要买,这些在MAC版上都是自带的,不用花钱。

Next

又是一个全平台软件。

Next是一款设计特别的记账软件,和很多记账软件复杂的使用方式不同,在Next上,你只要点选代表某种消费的图标再输入价钱就好了。我也用过不少记账软件了,Next应该是坚持时间最久的一个,这自然得益于这种创新的输入方式。

但是,这些都是手机上的优势而已,在iPad和MAC上,可能就是换了一个看你账单的视角罢了。iPad上是看一个月的消费,而MAC上你可以以整年的角度看你有多败家。

极端点可以这么说,你在手机上记账,在iPad和MAC上看效果图。

所以买这个值不值,还真是个问题。唯一肯定的就是,Next虽然有各种不足,比如说不支持记录收入,代表消费类别的图标还是太少,但是我对Next的粘性更大了。

Gemini

Gemini堪称装机必备了,特别是一些轻度的mac使用者,比如说低配13寸MPB,MacBook air什么的。这种电脑的共性就是硬盘特别小,一两百个G,你用着用着就感觉电脑的空间不够,就要删除什么。

我的这台电脑是320G,现在已经使用了270G,我总感觉不能用这么多,又不知道电脑里到底塞了什么,该删什么。

Gemini的功能就是找出重复的文件,这款软件强大就强大在一些名字不同的文件也能揪出来。我用这款软件扫了一遍,还真发现了近90G的重复文件,主要是音频,很多外语的朗读、听力什么的,我都复制了好几遍;还有些就是图片,有些图片我特别喜欢,所以我下了一遍又一遍;至于文档什么的,就不怎么占空间了。

不过这个软件也不一定准,我在电脑里塞过不少GAL的CG集,那玩意只要BMP格式一个游戏就要一两个G,大家都知道GAL的CG很省事儿,不少就是人物的表情变了,连续十几张看小图都一个样子,而Gemini就把那个表情变了的图片认定为是重复了。从中我们倒是能看出Gemini在分析图片是否重复的工作模式。

总之呢,如果你用的是只有128G或者256G的mac,我建议你安装一个,其实呢,哪怕你是用得起1T固态硬盘的土豪,我想买一个也不错吧。

Aeon Timeline

我记着不止一个人说了,如果你不断细化市场,你就发现一个类型的产品好东西太少了,能改进的空间太多了。在软件界,我想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我费时费力的寻找我满意的日历软件、GTD软件、写作软件,我真不知道原来整个市场,能用的就那么几种。

同样,我想找一个能用的时间线软件,搜索结果一大半都是做甘特图的商务软件,我还真掏了三百多买了个OmniPlan的iPad版,却发现和我想象中的时间线软件不是一会事。我又不当霸道总裁,做什么甘特图啊。天下之大,就没个搞社科研究或者写作用的时间线软件么!

答案是有的,就是没几个。

在有限的选择中,Aeon Timeline已经不能说是佼佼者了,说是最好的也不为过吧,要不然一个时间线软件也不好意思卖四十美元啊。

Aeon Timeline 可以应付以下情况:1,科学上的时间表,比如恐龙的兴亡;2,历史上的时间表,三国时间表,当然可以;3,文学创作的时间表,在软件的范例中,就有《呼啸山庄》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时间表。

而且还支持你能想到的观看方式,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特别设定的场景,都可胜任。比如说《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时间表,看单个人的时间表,看火车的时间表,看同一刻大家都在做什么,都可以。说实话效果我倒是不太满意,但是功能的确有了。毕竟找不到更好的选择了。

要注意的,就是Aeon Timeline也有Windows版,简直是电脑上最好的时间线软件了。

我想起了一个文章,就是标枪、铅球什么的在哪里生产,结果就是这些看似全世界都在用的体育器材,一直改进工艺、精益求精的只是一两个小厂而已。有时候,世界就这么小。铅球、标枪的世界这么小,时间线软件的世界也这么小。

DAY/One

我很早就买了Day/One的iOS版,我现在也可以说,这是iOS上最好的日记APP,优秀的设计足以让你培养出写日记的习惯。

可惜我自己都没怎么用这个软件写日记,点开一看,可称为日记的没几条,都是灵感、看到的名言什么的,原来是当笔记用了。

MAC版和iOS也没什么差别,但是,用键盘输入不就是一大特色么,比起敲打虚拟键盘,显然是敲打苹果键盘更舒服啊。

买来之后简单用了一下,软件本身过硬的设计让你在写日记的时候心情非常好,我想我虽然买了近两百块的实体精装无酸纸日记本,但是我也不吝惜在上面写上几句的。

我也向每一个有苹果产品,想写日记的人推荐DAY/One,这就是苹果平台上最佳的日记软件。


以上就是我在MAC上购买的软件,下周我就会买15寸高配的macbook,我想我还会买更多的软件,甚至买几个游戏。我也争取用这些软件创造更多的价值。


评论(1)

热度(3)